熱軋和冷軋是型鋼或鋼板的成型過程,對鋼的組織和性能有很大的影響。鋼材軋制以熱軋為主,冷軋僅用于生產小鋼和薄板。
一.熱軋優點:可破壞鋼錠的鑄造組織,細化鋼粒,消除顯微組織缺陷,使鋼組織致密,提高機械性能。這種改進主要體現在軋制方向上,使鋼不再是各向同性體;氣泡、裂紋和松散也可以在高溫和壓力下焊接。
缺點:1。熱軋后,鋼中的非金屬夾雜物(主要是硫化物、氧化物和硅酸鹽)被壓成薄片不銹鋼,導致分層(夾層)。分層大大惡化了鋼沿厚度方向拉伸的性能,焊縫收縮時可能會撕裂。焊縫收縮引起的局部應變往往是屈服點應變的幾倍,遠大于荷載引起的應變;2.冷卻不均勻引起的殘余應力。殘余應力是無外力的內部自平衡應力。熱軋型鋼熱軋型鋼都有這種殘余應力。一般型鋼截面尺寸越大,殘余應力越大。殘余應力雖然是自平衡的,但在外力作用下仍對鋼構件的性能產生一定的影響。例如,它可能對變形、穩定性和抗疲勞有不利影響。
二.冷軋是指在室溫下,通過冷拉、冷彎、冷拔等冷加工,將鋼板或鋼帶加工成各種類型的鋼材。
優點:成型速度快,產量高,不損壞涂層,可制成各種截面形式,滿足使用條件的需要;冷軋可產生較大的塑性變形,從而提高鋼的屈服點。
缺點:1。雖然成型過程中沒有熱塑性壓縮,但截面內仍有殘余應力,不可避免地影響鋼的整體和局部屈曲特性;2。冷軋鋼風格一般為開口截面,使截面自由扭轉剛度較低。彎曲時容易扭轉,壓力時容易彎曲,扭轉性能差;3.冷軋鋼壁厚小,板連接角不厚,局部集中負荷能力弱。
三.熱軋與冷軋的主要區別是:
1.冷軋成型鋼允許橫截面局部,充分利用桿彎曲后的承載力;熱軋鋼不允許橫截面局部彎曲。
2.熱軋型鋼和冷軋型鋼殘余應力的原因不同,截面分布差異較大。冷彎薄壁型鋼截面上的殘余應力分布為彎曲型,而熱扎型鋼或焊接型鋼截面上的殘余應力分布為薄膜型。
3.熱軋型鋼的自由扭轉剛度高于冷軋型鋼,因此熱軋型鋼的扭轉性能優于冷軋型鋼。
擴展資料
熱軋潤滑劑通常以油水混合物的形式送到輥表面。水用于載體不銹鋼,少量油均勻分散在水中。油水混合物的作用過程是水包油相對于油包水相的轉化過程?;旌衔锏竭_輥表面后,不銹鋼以水包油的形式迅速在輥表面展開。當進入變形區與高溫軋件接觸時,由于溫度和壓力的作用,水迅速蒸發并轉化為油包水相,部分油燃燒成灰分燃燒;部分油均勻覆蓋在輥與軋件的接觸弧表面,變形區約為0.01s潤滑能及時發揮作用。
在室溫下冷軋No.1.進一步軋制至目標厚度的鋼板。與熱軋鋼板相比,冷軋鋼板厚度更準確,表面光滑美觀,但也具有各種優異的機械性能,尤其是加工性能。冷軋鋼板通常需要退火、酸洗和表面平整,因為冷軋原卷相對脆硬,不適合加工。最大冷軋厚度為0.1--8.0MM例如,大多數工廠的冷軋鋼板厚度為4.5MM下面;根據各工廠的設備能力和市場需求,確定最小厚度和寬度。
不銹鋼冷軋鋼板是冷軋工藝生產的不銹鋼板,厚度不大于3mm的為薄板, 厚度大于3mm的為厚板。用于制造耐腐蝕部件、石油、化工管道、容器、醫療器械、船舶設備等,其分類及牌號如下:
1.奧氏體型鋼
除與熱軋部分相同(29種)外,還有:(1)2Cr13Mn9Ni4(2)1Cr17Ni7(3) 1Cr17Ni8
2.奧氏體-鐵素體型鋼
除與熱軋部分相同外(2種),還有:(1)1Cr18Ni11Si4AlTi(2) 1Cr21Ni5Ti
三、鐵素體型鋼
除與熱軋部分相同(9種)外,還有:00Cr17
4.馬氏體型鋼
除與熱軋部分相同外(8種),還有1Cr17Ni2
5.沉淀硬化型鋼:同熱軋部分
參考資料:百度百科-冷軋不銹鋼,百度百科-不銹鋼熱軋鋼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