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過熱處理,H13模具鋼可獲得高韌性、紅硬性、強斷裂韌性等優質性能。從H13鋼的化學成分分析出發,表明采用高溫球化退火、淬火和二次淬火,帶來了工藝數據,并在結果中提出了生活實踐中獲得的五種經驗。
前言
H13鋼是一種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地的熱作模具鋼。它用于制造壓鑄模具、熱鍛模具和擠壓模具,因為它具有良好的斷裂韌性、耐磨性、可塑性和熱硬性。本文介紹了H13鋼改鍛后的熱處理方法。
H13 鋼鐵是美國國家標準ANSI鋼號,相當于中國GB/T1299里的4Cr5MoSiV1。含有Cr的H13鋼、Mo、Si、V 等待合金元素[1],見表1,除Si元素不產生滲碳體外,Cr、Mo、三種原素都會與碳融合產生獨特的滲碳體,這種獨特的滲碳體可以提高鋼的耐火性。
表1 H13磨具鋼的化學成分
Cr的影響:Cr可以與碳融合產生獨特的滲碳體,當鉻滲碳體固溶于奧氏體時,可以提高過冷奧氏體的穩定性。當其固溶于奧氏體時,有助于提高其淬火水平,促進二次硬化效果。更多Cr的主要目的是提高H13鋼的淬透性,高溫強度和抗高溫氧化性[2]。
Mo的影響:Mo都是滲碳體產生的原素,在H13鋼中可以提高鋼的回火穩定性和耐磨性。
Si的影響:在降低熱處理爐內氧化氣氛的同時,提高鋼的強度、強度和耐火性。
V的影響:降低鋼的超溫敏感性,提高鋼的回火穩定性和二次硬化效用,彌漫分布的炭化釩質點可以大大提高鋼的耐磨性。
熱處理溫度,冷卻方法取決于鋼材的臨界變化點和等溫變化圖。1)H13 鋼鐵零界點:Ac1,850~8850 ℃,Ac3:910 ℃。制冷變化零界點:Ar1,700℃;Ar3,820 ℃;Ms,335 ℃。奧氏體化溫度:1 010 ℃
為消除應力,改進機構,細化晶粒,降低強度,便于加工H13鋼鍛件,應進行退火處理。H13 合金元素多,加熱時變化慢。因此,應使用高溫球化退火,而不是基本淬火,使合金滲碳體產生均勻的顆粒狀體,從而獲得細顆粒珠光體機構。高溫球化退火溫度應略高于鋼的加熱零界點溫度Ac1。在這種情況下進行保溫,有利于保存不溶性滲碳體質點。在制冷過程中,這種質點可以成為粒狀組織的晶核,以確保獲得對稱微小的粒狀組織。
在球化退火的制冷過程中,需要在相變點Ar地區等溫解決,促進細粒珠光體的產生,有利于滲碳體聚集成細小顆粒,從而降低強度,便于機械加工。
H13鋼具有良好的淬透性,對150以下 Mm厚的零件油淬能達到對稱硬度。但是因為鋼中含有Mn、Si原素易導致氧化和滲碳。建議使用鹽浴、可控氣氛熱處理、真空熱處理等,也可采用覆蓋層或涂料進行防滲碳維護。
選擇1淬火溫度 030 ℃ 可以獲得54~55的強度 HRC,超出1 040 ℃晶體逐漸生長。因此推薦熱處理溫度類別1 030~1 040 ℃。在公布時要特別注意預冷到Ac3。 之上20~30 ℃(950~980 為了減少應力,從而減少干裂。
為消除應力,提高H13鍛件在高溫下的韌性,必須進行高溫回火。采用H13鋼中合金元素具有良好的耐回火性和二次硬化作用,選擇二次淬火可以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?;鼗饻囟?580±強度為47~520℃ HRC?;鼗瘃R氏體和少許粒狀滲碳體是淬火后的組織。
熱處理后,H13鋼具有良好的紅硬度、高溫韌性和耐熱性。為確保熱處理質量,生產中應注意以下幾點:
原料檢測:要做宏觀缺陷檢測,盡早發現焊瘤、核心縮松、伸縮、表面裂紋等缺陷。
鍛造后應隨爐制冷或緩冷,并及時退火處理。
由于H13鋼易氧化滲碳,所以鍛模坯盡量增加加工余量,防止淬火后出現軟點。
四是磨具返修必須在低溫退火后才能再次淬火,以免造成干裂。
在熱處理過程中,應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操作。
[1] 趙昌盛.模具材料及熱處理手冊[M].北京:2008年機械工業出版社: 337.
[2] 美國金屬協會. 金屬指南[M]. 第9版.北京: 1991年機械工業出版社:127-128.